成都长大,身高1.85米,80、90后男生中少有的青纯,他的眼睛会说话的。能吃苦,爱动脑,爱好摄影、体育运动和上网。大学学习的专业是编导专业。主演过《初见-》第一篇章《停滞的时光》、主演过成都电视台及成都全搜索2010年拍摄的《私奔》,获得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实验奖,其作品在成都市王府井电影院、天府广场、春熙路等地公映。
想当初 曾担心上当受骗
想起当初受邀参拍《初见》时,王驰有几分尴尬。
时间回溯到2008年3月的一天,正在成都某中学读高三的王驰走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一陌生男子的拦截。这个男子就是《初见》的制片人兰波,在萌生拍摄这部影片念头的时候,他到处寻找符合剧情与镜头需要的演员,就在那天,他看到了王驰。
虽然正在读高三,但王驰一直有将来从事影视的梦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编导理论知识。对兰波的邀请,王驰却保持高度警惕,一是对静电影的陌生,二是对这块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感到不可信,“毕竟我只是一名高中生,而周围有那么多专业院校的学生。”因此,无论兰波如何解释,他就是没有答应。
王驰的拒绝,并没有让兰波死心。后来,他先后到王驰的学校,甚至到他的家里游说。也许是兰波的执着感动了他,经不住反复的游说,王驰终于动心了。
两年里 拍摄有苦也有乐
正式拍摄,是在2009年暑假开始的。
主要拍摄地点,是乐山市内的一个山沟。第一次去的时候正是酷暑,“每天都穿着背心和拖鞋在山沟里钻,一周时间就跑烂了一双鞋。”后来回到成都,王驰才发现脖子被晒得脱皮:“有很多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饿肚子是最常见的。”
2009年暑假刚开始拍摄那几天,王驰接到父亲的电话,要他回成都填报志愿。当时,拍摄计划没有完成,但高考志愿毕竟是关系一生的大事。性格内向的王驰“不好意思告诉兰波”,拍完后才返回成都。自然,他受到了父亲严厉的责备。不过,他的心里却一直处于昂奋状态,“有什么能取代一次全新的电影拍摄带来的喜悦?”
后来,因为考上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所幸离家不算太远,拍摄只能断断续续,每个假期他都和兰波泡在一起。直到2010年5月,终于结束了全片的拍摄。
新体验 画面很美很享受
两年时间,总共拍摄的图片及素材超过十万张,最终精选了四千张图片,再配上文字、同期声、原创背景音乐和主题曲,形成了现在的《初见》。
2010年5月,《初见》的三个系列拍摄完成后,预告片在互联网上迅速蹿红,两个月后在多个视频网站首映,吸引众多网友关注。前不久,《初见》系列中的《停滞的时光》成功摘取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实验短片奖。同样是这段时间,影片在东京电影节上展映,同样收获很高的评价。
但是,在喜悦来临之前,王驰的心里最初也是“悬吊吊的”,他认为大多数镜头都很分散,最关键还在于,他不知道兰波如何通过静止的镜头,去表达所想表达的东西。后来,当影片剪辑(其实是挑选)出来后,他猛然发现,“原来这部电影的画面是那样的美。”
“画面很安静,音乐舒缓。”王驰和兰波都明白,这种风格的电影,因为故事与画面节奏缓慢,一般人肯定不愿意看,“但我自己觉得,看这部影片,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新概念 被认可需要时间
其实,无论是网络上的走红,还是在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奖,很多人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初见》独特的故事视角,更多的是静电影这一概念的出现。
最初,网上有网友斥责说,《初见》纯粹玩的是概念,其实就是一堆图片的连接,并没有实际的意义与电影拍摄技术含量。兰波对此予以反驳,“它不像传统电影也不像静止的图片,在动静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所以我们叫它静电影。”
更重要的是,通过图片,他们希望“讲述成长的真正意义”,网友的反应和大学生电影节上的获奖,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说明大家是认可的。”
但是,王驰认为,这些荣誉只属于过去式。他甚至坦称,《初见》拿到影院放映,多数人肯定不会接受,“执着与热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只有坚持下去,静电影才会被大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