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默片时代演员及导演,以“冷面笑匠”著称,主要作品有《福尔摩斯二世》和《将军》。他同时也是特技演员。
基顿出生于杂耍演员家庭,从小受到杂耍和滑稽表演的影响。稍长,随家在美国各地作杂技和滑稽演出。20世纪初,脱离家庭戏班子,在一些滑稽短片中充当配角,逐步走上拍喜剧片的道路。他是一位具有创造力的表演艺术家,在喜剧的黄金时代,他的声望同卓别林相媲美,因为惟有他同卓别林一样成功地创造了同内心感情状态相适应的视觉形象。
基顿自有其独特的魅力,他扮演的角色,脸部毫无表情,即使在“卿卿我我”之时,也是肃穆凛然的。
1923年到1929年间,是巴斯特·基顿电影生涯中最辉煌的6年,这6年中,他拍摄了12部长片,每一部都非常成功,他以独特的外型和喜剧表演方式,与查理·卓别林齐名(事实上,由于卓别林在20年代出片频率大大降低,当时最出风头的喜剧演员是基顿和哈罗德·劳埃德)。其中有名作《待客之道》(1923),The Navigator(1924),《Sherlock Jr.》(1924),《将军号》(1926),《Steamboat Bill, Jr.》(1928)和《Cameraman》(1928)。在《The Navigator》中由于基顿的影片《将军号》和《College》票房不尽人意,从1928年起,Joseph Schenck选择放弃独立制片,全职担任联艺公司的主席,并提议基顿加盟米高梅公司。因为Shenck的兄弟在米高梅作主席,基顿接受了这个让他后悔终身的决定。在加盟米高梅后,基顿虽然在同年拍出了《Cameraman》这样的经典影片,但是由于丧失了对自己影片的控制,没有了支持他的技术班底,基顿的影片开始进入米高梅的套路中。作为米高梅的第一位动作喜剧明星,片场其实完全不知道如何利用。尤其是进入有声电影以后,由于片场对制片过程的严格控制,基顿无法像以前一样没有剧本,大胆即兴,而要按照片场的要求使用写好的剧本,在片场拍摄,严格控制预算和拍摄日程,使用特技替身,让基顿不能在影片中像以前那样设计动作喜剧,影片的活力和节奏也大打折扣(基顿酗酒的毛病加重了这一点),逐渐沦为一般的喜剧。这一特点在片场让基顿和著名笑匠Jimmy Durrant搭档后尤为明显(事实上片场体系成熟后,传统的棍棒喜剧几乎消失,著名的例外有后来基顿的搭档Eddie Clines在Universal和W.C.Fields合作的系列影片,虽然按照传统的喜剧方式全即兴拍摄,但因为能奇迹般的控制成本,破例获得巨大成功)。
1966年2月1日,巴斯特·基顿去世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终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