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客行电影全集剧情介绍:
关于形成途径,太田辰夫认为:“助词‘来’当然是从动词‘来’产生的,原来是做了某事之后来到现在的场所的意思,后来‘来’成了附加的,就把重点放在过去曾做某事上了。”[17]曹广顺认为:“‘来’从表示趋向的动词,发展出表示完成、以来、以后等多种用法,使用中又从作动词逐渐演变成跟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作助词,再跟在分句后作助词,最终变为在句尾作助词。”[18]吴福祥认为事态助词“来”可能与唐代表完成或实现的动态助词“来”有关,他说道:“事态助词‘来’可能从动态助词发展而来:当表示完成或实现的动态助词‘来’用于‘曾然’的语境并位于句尾时,就变成了表示‘曾然’态的事态助词。”[19]
有关“来”的文章,梁银峰《汉语事态助词“来”的产生时代及其来源》最晚出,也最为精当,具体观点如下:
“V(+NP)+来”先秦已经产生,最初的V具有携带义,其后的名词一般为有生名词,“来”为趋向动词,位于句末,也是句子的核心动词。“V(+NP)+来”式即平常的兼语式,如“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战国策·齐策六》)。又如“不如及其未到,令汉得脱去;去,亦不持女来矣”(桓谭《新论》)。两汉以后,格式中的NP扩大到无生名词,这时“来”仍是主要动词,如“持金来”(《古列女传》)“取其实来”(《汉书·翼奉传》)“送食来”(《贤愚经》)。中间也可插入“而”等,如“送食而来”(《法句譬喻经》)“载金而来”(《长阿含经》),说明“来”的动词性还很强。